>>點此下載打印版(含答案)(右鍵,選擇目標另存為) 【給定 "/>
厚職網(www.bangbei88.com)帶你公職上岸
在線題庫請微信掃碼進入小程序: 厚職題庫 行測、時政、公基必考題庫精準押題
點擊獲取:考前必做時事政治題庫【送分題】 | 新版公共基礎知識7000題 | 教材用書PDF電子版
【導讀】厚職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提供:全國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時間、考試公告、職位表、報名入口、備考資料。【點此領取電子版考試資料】。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houzhigk,隨時獲取公務員事業編考試資訊。當前文章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
2016年上海市招警考試申論試卷及參考答案
滿分:100分 時限:120分鐘
>>>點此下載打印版(含答案)(右鍵,選擇目標另存為)
【給定資料】
1.2013年新年伊始,我國許多地區就遭遇了大范圍的嚴重霧霾天氣。據環保部監測,1月29-30日,霧霾面積達到約140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我國國土面積的大約1/7都在霧霾的籠罩之下。在全國74個空氣質量監測城市中,有33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指數(AQI)超過300,達到“嚴重污染”級別。
以北京為例,1月份僅有5天(也有說是6天)不是霧霾天,空氣質量連續多日達到最惡劣的六級,北京市氣象臺也發布了有氣象預警史以來首個霾橙色預警信號。1月13日上午,北京天安門廣場上霧霾彌漫,能見度不超過500米,街頭上不時出現戴著醫用口罩的行人,有市民表示二呼吸有一定的困難,總覺得胸悶,比前幾日的嚴寒更難忍受。”北京環境保護監測中心12日的空氣質量日報顯示,35個監測點中,除位于北部的延慶鎮、昌平定陵和京西北八達嶺三個站點輕度污染外,其余站點都覆沒在六級“嚴重污染”和五級“重度污染”之中,pM2.5指數瀕臨爆表。
2.2013年1月9日以來,天津霧霾天氣愈演愈烈。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即時監測數據顯示,1月13日11時左右,天津市17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的AQI數值均為300以上,所有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等級都處于“嚴重污染”狀態,17個監測點空氣的首要污染物均是pM2.5。
據天津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從1月9日開始,天津市就出現了霧霾,連續三天的時間,天津市風力又比較小,全市大部分地區均出現了霧霾天氣。早晨髙峰時天津市幾乎80%的地區出現了霧霾天氣。霧霾使天津城的能見度下降較為明顯,能見度最小時只有不到2公里左右,局部地區的能見度小于1公里。
3.2013年1月13日16時,邯鄲市氣象局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和霾黃色預警信號。13日夜間至14日白天,邯鄲市中東部地區出現霧霾天氣,局部地區能見度小于200米。
此前有媒體根據環保局數據排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名單,邯鄲位列“亞軍”。1月13日,河北省空氣質量自動發布系統監測數據顯示,邯鄲4個監測點--叢臺公園、市環保局、東污水處理廠、礦院皆為“嚴重污染”。這4個空氣質量觀測點所在位置包括主城區、叢臺區、邯山區,其AQI都在330以上,幾度達到極值500,首要污染物為PM2.5和PM10。
4.2013年1月12日,濟南市籠罩在漫天的霧霾中,除跑馬嶺為中度污染外,其他全部為嚴重污染。15個監測點中有10個“爆表”,達到監測極值。
當日,全國十大污染城市,山東占了4個。自6日上午開始,籠罩山東的霧霾天氣已連綿9天。山東省城市環境質量狀況發布平臺的數據顯示,14日13時,濟南開發區、機床二廣、泉城廣城的能見度只有0.5公里。
在環保部公布的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中,濟南以污染指數“500”成為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城市。除了濟南,在14日的全國十大污染最嚴重城市中,淄博、濟寧、泰安分別以污染指數343、290、278排在第五、第八及第九位。
5.霧霾天氣給交通出行帶來不利影響。在2013年初的霧霾事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北京、天津、河北、湖北等地多條高速公路都采取了臨時的交通管制。天津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線關閉,河北境內的18條高速公路、河南境內的7條高速公路封閉。在京哈高速盧龍段,等候出行的車輛一度排起了長隊。
1月11日凌晨起,天津港水域持續能見度不良,11時海上大部分水域能見度僅1100米左右,給正常通航造成不利影響。截至當天下午,天津港海上能見度約1000米,臨港港區船舶航行動態暫停。
此外,石家莊機場因能見度低致使多趟航班延誤,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部分航班受影響,青島流亭國際機場60余架次進出港航班延誤或取消,近5000名旅客出行受到影響。
6.2013年初的重度霧霾天氣還使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數增多,在很多醫院的呼吸科和兒科門前,患者排起了長隊。北京兒童醫院日均門診量近1萬人次,其中30%是呼吸道疾病。
專家分析,除了天氣寒冷干燥外,連續的大霧天氣也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999急救中心1月11日、12日的數據統計顯示,兩天共接送51名肺部感染患者、5名氣管炎和哮喘患者,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多,兩天共計6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言,5微米以上顆粒物就能吸人到氣管支氣管,但是5微米以下,特別是1到3微米的顆粒物,可以進人肺泡。肺泡是用來做氣體交換的地方,那些顆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就永遠停留在肺泡里,對心血管、對神經系統、對其他都會有影響。
近幾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潘教授對PM2.5的健康影響做了研究,發現PM2.5濃度增高對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急診有明顯的影響。2004年到2006年期間,他曾在北大校園里設置了數個觀測點,發現PM2.5日均濃度增加時,約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急診患者數量也會有所增加。“PM2.5吸人體內后首先對肺部有影響,刺激氣管收縮,使人感覺短期的氣短,呼吸困難。吸收人血后可以有全身的影響。具體的危害要根據其表面吸附的毒性化學物質來確定。吸附了致癌物,具有致癌性;吸附了重金屬,就可能重金屬中毒;吸附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就有生殖危害。”
廣東省氣象局專家吳某通過統計發現,霧霾天氣與肺癌的死亡率有顯著的相關性:在出現嚴重霧霾天氣之后的7~8年,肺癌的死亡率明顯上升。此前人們普遍認為吸煙是導致肺癌的第一殺手,但30年來廣州地區的吸煙率在下降,肺癌的死亡率卻是明顯上升。相應的,60年代廣州每年才有1~2天的霧霾天,后來增加到每年100~200天。2005年的數據顯示,廣州當時60%的肺癌患者并無吸煙史。不過吳某也謹慎指出,目前只是發現PM2.5濃度增加與肺癌死亡率有滯后關聯,但是否就能劃上等號,還需要流行性病學專家、毒理學和生物化學專家的進一步研究。
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專家則預測:到2033年,中國人肺癌的發病會出現“井噴”,預計會有1800萬人口患上肺癌,相當于一座特大城市的人口。“環境污染是每個人都逃避不了的問題。”
7.大氣污染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以北京市為例,1997年2月,全市機動車數量達到100萬輛,而到了2012年2月就突破了500萬輛。這15年間,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從約2000億元上升到1.78萬億元,增加了大約8倍;常住人口從約1200萬增加到約2000萬,翻了將近一番。經濟的高速發展,實際上是建立在能源消耗大幅上升的基礎之上的。
目前,我們的能源主要來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燒,而這是導致霧霾天氣的大氣顆粒物(包括PM2.5)的主要來源。大氣顆粒物的來源分為一次來源和二次來源。一次來源是指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氣中的顆粒物,二次來源是指污染源排放的氣態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等在大氣中發生一系列非常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后形成的顆粒物。有專家介紹說:“在北京,大氣中大部分的PM2.5都是二次來源的。在污染嚴重的時候,二次來源可以占到約2/3。”總的來說,我國城市中PM2.5的來源,主要是機動車、燃煤、工業排放和建筑揚塵等。另有研究顯示,餐飲業的排放也有相當的“貢獻”。
實際上,在不同的地區、時間和氣象條件下,污染物的來源并不相同。還以北京為例,春季干燥多風,大風會吹走很多污染物,但會揚起地上的塵土,有時還會將西北地區的沙塵帶來,所以大氣顆粒物中來自沙土的一次來源會多一些。到了夏季,光照強烈,濕度也相對較高,大氣中的氣態污染物在這種條件下容易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新顆粒物,因此二次來源會上升。而在冬季,由于燃煤取暖,來自于煤炭燃燒的一次和二次顆粒物比例又會升高。2013年初的霧霾天,北京市大氣顆粒物的主要來源就是燃煤和機動車排放。
PM2.5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其污染還具有區域性。2013年初的那次霧霾天的區域性特征就很明顯,污染并不限于某幾個城市,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范圍不斷擴大。有專家指出,“有些城市將污染較重的企業搬遷到離市區較遠的地方,但當風向朝向市區時,還會對市區造成影響。”
8.近年來,持續的霧霾天氣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大問題。位于高橋的上海市L環保設備廠有限公司,針對PM2.5自主研發以聚四氟乙烯為基布的袋式除塵器,針對工業排污除塵效率最高可達99.99%,已通過美國權威實驗室嚴格測試。但這項治理PM2.5的新技術,在市場上卻遭遇了“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尷尬。
薄薄的一片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如何阻擊超細顆粒物?L公司的高級工程師現場演示:先把沒有覆膜的濾料裝入容器,點燃一支香煙,吸煙后向容器內吹兩口,結果有部分煙霧透過濾料飄散開來;換上覆膜濾料后重復上述的步驟,幾乎沒有煙霧透出。取下覆膜濾料,上面黃黃的煙潰清晰可見。目前,這項技術已在歐美、日本、德國等市場打開銷路,2012年出口產值達9000萬元,而國內市場份額僅15%~20%,主要在寶鋼、首鋼、武鋼等國內大型企業中推廣應用。
上海市環境保護工業協會秘書長唐某表示,PM25中約六成來自化工、冶煉、水泥、發電等重工業排放以及垃圾焚燒等,對這些排污“大戶”,國內大多采用普通材料制成的除塵濾袋,只能解決PM10的問題,對PM2.5就無能為力了。由于國家對PM2.5排放還沒出臺正式標準,能清除PM2.5的濾料成本相對PM10的高出近25%,企業往往不會主動升級。
對此,環保專家、上海市政府原參事趙某分析,要從源頭上根治PM2.5,首先,工業企業要轉變環保觀念,不能認為裝了除塵設備就萬事大吉;其次,國內的環保設備企業也要升級換代;更重要的是國家必須出臺更嚴格的標準,強化執法,督促企業嚴格按標準執行。“如果工業企業都用上新型除塵設備,那么這些高性能材料生產規模必定大大提升,價格也會降下來。霧霾天將明顯減少。”
9.18世紀開始,英國借助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煤炭的廣泛應用,導致了英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大氣污染時期。1952年12月5日開始,倫敦連續4天被濃霧籠罩,直接或間接造成1.2萬人死亡,成為和平時期倫敦遭受的最大災難。
經歷了這場史無前例的霧霾事件后,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1956年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臺。該法律規定在倫敦城內的電廠都必須關閉,只能在大倫敦區重建。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1968年以后,英國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并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
上世紀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交通污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抑制私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等。現在,倫敦有著強大的公共交通系統,有140多年歷史的地鐵是大多倫敦人出行首選。11條線路,全城270多個站點,每天300萬人次搭乘地鐵出行。市中心的地鐵站之間都步行可達,密如蛛網的線路覆蓋整個倫敦。除了地鐵,還有城市火車、港區輕軌和幾百條公交線路分流路面人群。發達的公共交通以及政府對非公交系統用車的高壓手段,讓公眾更樂意選擇公交系統出行。
除對汽車本身和燃料等做出種種規定和管制外,政府還努力控制市區內的汽車數量,在2003年更是用收取交通堵塞費的手段限制私家車進人市區。到2008年2月,倫敦針對大排量汽車的進城費已升至25英鎊/天,折合人民幣約350元/天。這筆收人都花在了公共交通的改善上面。雖然對擁堵費制度的抱怨挺多,但事實是收費地區交通擁堵程度減少了30%。倫敦還計劃在今后20年里,進一步把私車流量減少9%。
在倫敦市政府的推動下,2010年7月,一條長8.5英里的自行車高速公路,從倫敦南部一直通向市中心。作為倫敦計劃中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中的第一批試驗線路,這條道路上目前每天約有5000輛自行車通過,預計到2025年,自行車的騎行量還將會有大幅增加。
從1995年起,英國又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各個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對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政府必須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并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倫敦的霧天從19世紀末期每年90天左右減少至不到10天。如今,只有偶爾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層薄薄的白色霧靄。從滾滾毒霧到藍天白云,在經歷了血的教訓后,倫敦半個多世紀的鐵腕治污,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經驗。
10.2013年4月1日,上海市環保局公布了《上海市環境空氣質量重污染應急方案(暫行)》。根據新實施的方案,當全市24小時AQI達到201~300或大于300時,將發布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預警信息,并啟動相應的應急措施。其中,發生嚴重污染時,“黃標車”將禁止上路行駛,黨
政機關停駛30%的公務用車。此外,市政府還將視具體污染程度,決定采取學校和幼托機構停課、機動車擴大限行等措施。
為進一步限制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排放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上海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和市公安局聯合發布通告,自2015年4月1日起,上海市全天禁止無國家綠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機動車輛在G1501上海繞城高速范圍以內的道路上(含G1501上海繞城高速以及G1501上海繞城高速高架段投影下的地面道路)行駛。同時,2015年4月1日起,全天禁止國I標準汽油車在S20外環高速以內的道路上(含S20外環高速以及S20外環高速高架段投影下的地面道路)行駛。
2015年10月1日起,上海所有道路全天24小時禁止黃標車行駛;從2016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S20外環范圍內全天24小時禁止初次登記日期在2005年前的國II標準汽油車通行。有關方面表示,下一步根據實施效果再研究是否擴大限行范圍。
為確保新規定實施效果,執法部門將不定時、不定點開展聯合執法,嚴格查處違反禁令的駕駛員。同時,交警部門還將利用電子警察24小時監控禁行區域,抓拍違規車輛,一旦發現違反禁令的車輛,將依法予以處罰。
11.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答題要求】一律用現代漢語作答在答題紙上。
一、概括“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15分)
要求:語言精練、層次要點清楚,字數不超過200字。
二、結合“給定資料”,分析倫敦大氣污染的治理之路對我們有什么啟示。(15分)
要求:簡明、清晰、客觀,字數不超過300字。
三、結合“給定資料”及上海實際,談談除提高排放標準外,政府如何推進環保科學新技術的研發和新型排污除塵裝置的使用。(20分)
要求:條理清楚、觀點明確、語言規范,字數不超過250字。
四、閱讀“給定資料”,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
1.參考“給定資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
2.觀點明確,聯系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3.字數800~1000字。
公眾號名稱:厚職公考
掃碼關注
獲取公考資訊和資源禮包
公眾號名稱:厚職事考招聘信息
掃碼關注
推送事業單位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