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以及考點
1.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國企圖打開中國市場,傾銷產品、掠奪原料,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
考點:導火索: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2.人物:
(1)林則徐: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中國近代史學史上第一部較為詳盡較為系統的世界歷史、地理著作。
(3)徐繼畬:
徐繼畬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偉大先驅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在文學、歷史、書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寰志略》、《古詩源評注》、《退密齋時文》,《退密齋時文補編》等。
《瀛寰志略》,提出西方共和制符合中國“天下為公”的古道,提出近現代化經世主張。
此處考點為林則徐近代知識分子的地位,以及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和后面的洋務運動作區分。
3.不平等條約
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主要內容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考點為《南京條約》的內容和標志。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
1.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2.不平等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
3.火燒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于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余人直趨圓明園。
考點:火燒圓明園事件常和八國聯軍侵華相混淆。
【例1·單選】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外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
中美《望廈條約》
B. 中俄《尼布楚條約》
C. 中英《南京條約》
D. 中法《黃埔條約》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近代歷史事件的影響。甲午戰爭后1895年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中規定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此后資本輸出成為列強對華侵略的主要手段,說二次鴉片戰爭后還為時過早。
【例2】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西方國家控制中國的海關管理權,其影響不包括( )。
A. 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B. 阻礙了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
C. 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過程
D. 資本輸出成為對華侵略的主要手段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近代歷史事件的影響。甲午戰爭后1895年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中規定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此后資本輸出成為列強對華侵略的主要手段,說二次鴉片戰爭后還為時過早。
提供全國公務員考試資訊
2、厚職網www.bangbei88.com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3、更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