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吉林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乙級)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參考時限:閱讀資料30分鐘,作答9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給定資料
資料1
“我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撮孜然。”這是網友對今夏高溫的一句調侃。熱!全國進入“燒烤模式”!這大概是今夏給我們的最深切感受了。上海刷新140年紀錄,杭州刷新60年紀錄,40℃氣溫,70℃地表溫度,多地民眾酷熱難耐。湖南、浙江、北京、湖北、重慶、江蘇高溫覆蓋三分之一國土。“高熱的地面上可以煎雞蛋”,“貨車翻車鮮魚被烤熟”,“地面放肉10分鐘燒熟”。
夏天熱死人,過去是句玩笑話,今年卻是活生生的事實。
資料2
2012年6月,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護部、中華全國總工會等部門,再次聯合頒布《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
2013年7月30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簽署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命令,這是我國有史以來啟動的最高級別高溫應急響應。
2013年,住建部印發《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要求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這表明了國家層面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決心,要終結這樣一種畸形的“賒欠式”發展。
資料3
“世界如此美妙,你卻如此暴躁。”這是“上海民防”官方微信關于高溫季節預防“心理中暑”的科普知識宣傳。上海一些政府部門通過網站、徽博、微信等新平臺,發布防暑降溫知識,僅“上海民防”微信就達30多條。市政府明確要求,要充分利用社會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資源,方便市民就近避暑。市民防辦也專門發文,要求各區縣民防系統利用多類公共場館作為避暑場所,為市民提供防暑服務。
上海市還對建筑工人等經常高溫作業的人群重申“高溫停工令”;區縣街道有的全天開啟街道老年活動室,讓老人上門吹空調;對城鄉低保家庭、重殘無業等特殊救濟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等群體發放一次性防暑降溫補貼,每戶或每人給予200元。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則下發緊急通知,凡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的,中午12時至下午4時停止道路清掃保潔作業。
在“火爐”之城武漢,1460個社區納涼點免費向市民開放;百步亭社區納涼點的兩臺空調全速運轉,工作人員還特地準備了冷飲。在重慶多個區縣最高氣溫突破40℃,一些初中和小學開始半天上課、放高溫假。“@西安公安”溫馨播報,提醒粉絲避免“10點至16點在烈日下行走”。
資料4
對于“蹭涼族”,H市絕大部分室內公共場所都大氣寬容,大門敞開,但開放之后的監管問題隨之而來。7月25日中午,大量人群涌入H市地鐵大學城站,下午時納涼隊伍已占據一樓二樓,共800多平米展廳,展廳中間僅剩一條用柵欄圍出的通道可供乘客通行。而類似情況已不是第一次:7月12日,大學城站周邊幾個地鐵站就曾涌入近千納涼客,最終地鐵站只能關閉空調,促使納涼人群離開。地鐵站關閉空調的做法引發公眾質疑。地鐵公司公關經理對此解釋說,情況已達到整個站面積無法容忍的程度,所有的應急通道,還有樓梯等設施已經全部堵塞。H市軌道交通運管中心綜合辦工作人員說,地鐵站畢竟是公共交通設施,若大量市民前來地鐵納涼,勢必會影響乘客的疏散及通行。如果地鐵發生意外安全事故,不僅危及納涼的居民,還可能引發安全生產事故。
央視欄目《新聞1+1》片段:
解說:在持續20多天高溫的H市,數百居民涌入地鐵站納涼,導致交通癱瘓,此事引發了爭議。
納涼者甲:我們打工的沒辦法,占一點這個便宜。
納涼者乙:是不文明,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事情,可是沒辦法,我也不想到這里來,廠里沒裝空調,宿舍沒空調。
社區居民凌淑珍:現在是高溫季節,很多老年人在家里面都受不了,家里要想開空調,我們老年人又舍不得。
街頭市民:我家周邊沒有納涼點,至于哪里有,我不太清楚。
主持人白巖松:今天我在看新聞的時候發現H市的這個地鐵站已經不關空調了,而是允許他們坐在里頭。但是我非常反對這樣的做法。因為地鐵本身就需要有很好的疏散空間,當一個大的通行空間被占用的時候,這種潛在的社會危險和生命的威脅都是巨大的。既然持續的高溫是一種自然災害,那么很多持續高溫的地方是不是要提前去考慮?持續高溫到了什么樣預警的時候,就要開放很多公共空間,讓這些人可以去納涼,而不是到地鐵站增加這些危險?
資料5
某報社記者8月8日調查結果:高溫津貼執行狀況參差不齊,有的從未收到過,有的發了上千元。“超六成受訪者來領到高溫費”。
大谷打工網調查,79%的受訪者都表示不會向用人單位索要高溫補貼。其原因,53%的受訪者稱,現階段工資都未必有保障,高溫費更是妄談;37%的受訪者表示,雖然相關法規已經出臺,但對執行效力抱有疑問;8%的受訪者則稱老板和員工之間并不平等,不敢索要高溫補貼;還有2%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其他人不向用人單位索要,自己也不會出頭。
東莞市人力資源部門稱,勞動者關于高溫津貼方面的投訴不多。記者深入東莞市的建筑工地和工廠等不同類型的高溫工作環境進行了體驗和調查,調查結果是:大部分被調查單位對限制高溫作業的規定了解不多,受訪工人多不知有高溫津貼,對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也知之甚少。有的企業老板干脆挑明:“要拿高溫津貼就走人!”
資料6
我國的應對高溫之策呈現一種零打醉敲的狀態。比如,2007年,當時的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四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用人單位在高溫天氣期間,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2009年,建設系統面對持續高溫天氣也曾出臺強制午休的制度;2010年,中暑被列入法定職業病目錄……
我們似乎還不習慣把高溫當作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去面對。于是,氣象部門負責高溫預警、而防災抗災多限于各個用人單位的自行其是,根本沒有形成一套能夠系統應急的社會抗災管理體系。
高溫權益往往被窄化為高溫下的勞動補償,而很少從勞動權利和休息權利的角度,確立人們免于高溫下勞動的權利。這些看似是規定執行的問題,本質上卻仍是觀念上的滯后。
人們對于酷夏苦熱的第一印象,正來自太陽的曝曬。現在的城市,你走在街頭,如果說還想奢望有什么陰涼的話,那也只存在于早晚的少數幾個時段,而且陰涼大多不是來自樹木的疏枝密葉,而是來自高大樓宇的短暫遮避。在一個城市生活,一天中最熱的白天十個小時,基本上都難覓陰涼。人們常說十年樹木,但一些城市的行道樹卻樂于疲于年年更換。樹都沒長起來,哪里有陰涼呢?
資料7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某項目組,歷時3年,赴全國諸多城市實地調研發現,城市排水基礎設施的滯后,是造成內澇的一個直接原因。按照2011年修訂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我國城市一般地區排水設施的設計,暴雨重現期應為1-3年,重要地區為3-5年;但我國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設計暴雨重現期小于1年,90%老城區的重點區域甚至比國家規定的下限還要低。
前些年,一些城市曾大規模建設下沉式立交橋,與上跨式立交橋相比,這種設計一來節約成本,二來不礙觀瞻。然而,其弊端就是一旦發生短時強降水,很容易在橋下形成積水。加之不少地區尤其是北方城市,建設規劃的慣有思路是“防旱不防澇”,排水的考慮被邊緣化,進一步加重了積水程度。
今年夏天,各地氣候有些反常,不少城市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南方持續高溫,屢破紀錄,而北方暴雨不斷,引發內澇,還有一些城市兼而有之,在“燒烤模式”和“水煮模式”之間來回切換。“水深火熱”的背后,是這些年各地城市發展中積下的巨大欠債。雨果曾說:“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和良心。”那么,從現在開始解決城市熱災與內澇問題,可以說是清償一筆早就該還的“良心債”。
資料8
2012年盛夏,多個城市在暴雨中成為“澤國”,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廣渠門鐵路橋下積水一度高達4米,五輛車擱淺水中,其中一輛越野車被淹,某雜志編輯部丁先生不幸罹難,北京在這次暴雨災害中共死亡77人。
河北邢臺沙河下起暴雨,一輛轎車在通過沙河南環一處地下橋時被淹沒,待消防官兵將其打撈上來時,車上三人已罹難。僅在7月,武漢等多個城市再次上演“在城市里看海”、“水浸街頭”的景象。
奪走幾十條鮮活生命的2012年北京“7?21暴雨”已過去一年,而近兩個月內,據不完全統計,有12個城市遭雨水淹灌,飽受內澇之困。最近的一次,是7月19日云南昆明主城區局部被淹,春城一夜之間變“水城”。
資料9
中國政法大學李教授表示,一項好政策不想被架空,除完善之外,關鍵在于執法,對于高溫補貼政策,要進一步細化規定,明確發放標準和處罰細則。勞動監察部門要加強執行力。有必要把監管關口前移,變坐等投訴為上門服務,通過明察暗訪,對違規用人單位依法嚴處,工會要撐起人文關懷的“保護傘”。除將現有高溫用工保障制度性規定宣傳到位外,在出現高溫傷害事故后,應主動替受者維權。
有關部門必須走出空調房,深入企業督導檢查。除了檢查高溫津貼發放情況外,更要針對勞動者高溫作業出臺具體的勞動條件和保護標準,監督企業改善工作環境,為勞動者盡可能提供一個涼爽、舒適的工作環境。
高溫下可能會發生大面積的中暑事件,它當然可能會構成自然災害。那么就應該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落實應急預案,同時采取必要的監測措施,防范性措施和應急救援處置措施。
資料10
美國的一個廣為人知的案例:1995年7月,熱浪燒芝加哥城,造成700多人死亡,紐約大學社會學家肯林堡在研究慘痛教訓后說:“必須將熱浪作為芝加哥的社會災難問題看待。熱浪是一種特別的災難,因為主要針對窮人。”受此影響,芝加哥城構建了一套城市熱災管理體系,還制定了“極熱天氣行動計劃”,“計劃”要求酷熱天氣里所有市政建筑都進入24小時制冷狀態、免費開放供市民乘涼。
德國把“熱假”作為法定的帶薪休假寫進了勞動法,對高溫作業的規定主要分“三個階段”,其中第三個階段為35℃以上,只要氣溫超過35℃,員工就可以放假休息,政府部門及無法停工的企業,安排員工倒休。一旦發現溫度在此之上仍安排員工在室外工作,雇主將受到勞動法的重罰。法律規定,高溫天氣需給員工支付更高的工資,具體數額沒有規定,一般由工會出面與企業董事會協商津貼發放具體數額。
法國的高溫防暑體系主要關注對象是老年人和室外工作者。各社區都建立了高溫辦公室,并設立免費熱線電話,通過電話與社區內所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保持密切聯系,并隨時提供各種防高溫咨詢和幫助。體系還規定,養老院等老人集中的地方,必須有一個安裝空調的空間,以便在高溫時讓老年人集中避暑。醫院要提高接待中暑者的能力并增加床位,以便在產生大量高溫患病者時保證及時接待與救助。
三、作答要求
(一)根據給定資料4——7,概括我國政府在災害預防和應急響應中存在的問題。(20分)
要求: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表述準確,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第一,意識層面:職能部門防患意識不足,安全通道狹窄,存在隱患。
第二,硬件方面:(1)公共場所避暑,設施不足,導致市民云集,影響乘客通行和疏散;(2)基礎設施后,在災害發生時,缺乏有效防護措施。
第三,規劃層面:政府在城市規劃時,缺乏前瞻性,長遠性,缺乏聯動機制。
(二)給定資料7中,提到了雨果的一句話:“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和良心。”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15分)
要求:認識全面,理解正確,語言流暢,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和良心,“智慧”是城市發展過程中宏觀整體的規劃思路,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重要的方向性因素,而“良心”則是城市發展中管理者的規劃、管理和執行力度。
建設規劃中思路、觀念存在問題,導致發展中存在隱患,為城市長足發展帶來嚴重阻礙。
規劃和管理對城市發展有重要作用,一個好的政策不想被架空,完善政策法規,加強執法,明細規定,宣傳到位。
(三)為了兼顧納涼服務與交通安全,H市長軌道交通運管中的綜合辦,擬發布一個關于加強地鐵站內容管理的通告,假如你是該綜合辦的工作人員,請結合給定資料4,擬發此通告。(25分)
要求:內容全面,條理清晰,措施合理,并有針對性,格式正確,350字左右。
【參考答案】
關于加強我市地鐵內納涼管理的通告
由于我市連日出現高溫天氣,成百上千民眾陸續進入附近地鐵站內納涼。但無序、擁擠的納涼人群阻礙了進出乘客的有效通行和疏散,存在極大安全隱患。為了維護納涼者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加強地鐵站內管理,現通告如下:
一、請盡量選擇周邊體育館、社區納涼點、商場等公共場所納涼,減少安全隱患的發生
二、在地鐵內納涼者,請遵守以下要求:
(一)配合站內人員管理,遵守相關規定,做到文明納涼
1.在規定空間內納涼,勿擁堵在出入口通道、應急通道、樓梯等處,以免影響其他乘客的正常進出;
2.不要坐臥在消防、防汛等應急設施上;
3.不要在站內赤膊、大聲喧嘩、亂扔垃圾等。
(二)重視交通安全,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提升自身安全意識
(三)了解站內防災宣傳材料,支持人防、宣傳人防
本通告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請市民朋友給予理解支持,遵照執行。
H市軌道交通管理中心綜合辦
××年××月××日
(四)高溫時一種自然災害。以人為本、科學施政是防災減災的重要理念,防災減災是政府的重要職責。請以“被高溫‘燒烤’的政府責任”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主題正確,內容豐富,論證深入,語言流暢,字數800——1000字。
【參考例文】
被高溫燒烤的政府責任
夏天本是一個戶外燒烤的季節,2013年的夏天被燒烤的卻是廣大戶外工作的勞動人民,人們從享受燒烤的樂趣突然轉變為被燒烤的煎熬。全國各地的火爐不斷涌現,氣溫40度,地表溫度70度,我們都知道高溫屬于夏天,卻很少有人認識到高溫和臺風,暴雨,冰雹,同樣屬于重大氣象災害。正式因為我們全體對它的忽視,才使更多的群眾飽受高溫的煎熬。而此刻煎熬的群眾又誰有為他們降溫呢?面對高溫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高溫本屬于天災,因為我們對高溫天氣的忽視,使我們面對它時措手不及。市民們整天嚷著熱死了!熱死了!誰又想到南陽環衛工人真的熱死在工作崗位上。全社會范圍內缺乏對高溫災害認識是慘禍發生的罪魁禍首,提高全民對高溫災害的重視是應對災害的關鍵。
國家生產安全監督局早在2012年就頒布了<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而暴露在高溫工作中的勞動者卻沒幾個人知道它的存在。高溫中的勞動者本可以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維權者卻沒有出現在我們面前。
政府職能部門早已發出了應對高溫災害的應對預防方案,而執行過程中確不徹底。夏季的每個建筑商都在趕著自己的工程進度,工程進展程度決定著最終利益,在個人利益和員工利益面前建筑商選擇了前者。法律法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嚴重缺失,政策法規的實施和監督工作是未來政府工作應對的重點。
隨著城市化不斷深入,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市中的綠化越來越被高樓大廈代替,隨之而來的來的熱島效應使城市之中的人們只會越來越熱,市民們走出家門看不到納涼的大樹,翠綠的公園,映入眼簾的就是飛馳汽車,聞到的是遍布的汽車尾氣。緩解高溫的大樹沒了,移動熱源汽車充補了進來,炎熱必將越演越烈。解決熱島效應的關鍵只有智慧的城市規劃和合理的綠化,政府規劃部門對于合理規劃問題還要深入思考。
高溫炙烤著城市中的人們,也在炙烤著職權者和一部分人的良心。一些弱勢群體不舍得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去抵抗高溫,此時他們利用社會公共服務部門的空調去抵抗高溫,當數百群眾涌進地鐵納涼時地鐵的管理部門不是想著維護公共秩序,卻毅然決然的關掉了空調,而此時各大商場冷氣全開的作風足以讓地鐵管理者們汗顏。把對弱勢群體的降溫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是減少高溫災害對群眾損傷的關鍵。
好政策要靠實施做保證,高利益要靠安全做基礎,弱勢群體要靠政府職權做保護傘。面對高溫我們從監察角度要強力監督政策執行,工會部門要加大人文關懷,相關部門走出舒服的空調房,走到高溫中去發現受害者。高溫考驗不只是群眾的耐熱力,還考驗著職能部門的執行力,企業家的良心,和政府的責任。
提供全國公務員考試資訊
2、厚職網www.bangbei88.com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3、更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訪問